PART.01
PART.02
PART.03
PART.04
历史沿革
···
1
1978年
● 唐敖庆院士建立结构化学实验室
2
1991年
● 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教育部开放实验室
3
展开剩余87%1993年
● 沈家骢院士任实验室主任;确立超分子为主要研究方向
4
2001年
● 更名为“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”
5
2010年
● “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”通过科技部验收
6
2025年
● “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”通过科技部重组
1998-2004年
实验室主任:张希
学术委员会主任:沈家骢
2004-2015年
实验室主任:杨柏
学术委员会主任:佟振合
2015年至今
实验室主任:孙俊奇
学术委员会主任:段雪
PART.01
PART.02
PART.03
PART.04
实验室简介
···
超分子结构与材料全国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1978年由唐敖庆院士创建的“吉林大学结构化学研究室”,1991年在此基础上成立了“分子光谱与分子结构教育部开放研究实验室”,1993年确立超分子科学为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,2001年更名为“超分子结构与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”。2006年申请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,2007年由科技部批准建设,2010年通过验收,2025年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重组工作并获批建设全国重点实验室。
(1)研究方向
● 复杂超分子体系的可控与精准组装
● 超分子体系的理论模拟方法与表征技术
● 先进超分子材料
(2)师资力量与学生
● 中国科学院院士(沈家骢教授、张希教授)2名
● 责任科学家79名
● 在读研究生550多人
(3)仪器设备
● 仪器共享平台:理化分析类设备、理论计算与模拟、材料加工与制造、化学生物学。
● 500余台先进仪器设备,总价值超过3亿元,包括NMR、XRD、XPS/UPS、MALDI TOF、 TEM、Cryo-TEM、SEM、AFM等。
PART.01
PART.02
PART.03
PART.04
代表性研究成果
···
● 具有高机械强度、稳定性、自修复和可回收性能的可逆交联聚合物
● 超两亲分子和超分子光疗
● 分子动力学模拟软件:PYGAMD
● 超分子精准组装和分离材料
● 高性能OLED材料
PART.01
PART.02
PART.03
PART.04
学生培养与国际合作
···
●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: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项目、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项目
● 吉林大学@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暑期夏令营项目
● 主要国际科研合作伙伴:
|实验室官网
发布于:北京市纯旭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